2019年成大混合火箭旭海飛試團隊(成大航太中心提供)

2019年成大混合火箭旭海飛試團隊
(成大航太中心提供)

1987

建立航空太空實驗場,提升國防自主戰力

1971年臺灣退出聯合國,1979年中美斷交,為提升國防自主戰力,捍衛國家領空,1980年,在當時總統蔣經國的指示下,中華民國國軍展開自製防禦戰機(Indigenous Defensive Fighter,IDF)的研發,提升國防戰力。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成功大學校長夏漢民敦聘國際航空太空專家趙繼昌教授返臺,1982年趙教授上書給當時的參謀總長郝柏村,力陳航空人才培育的重要性。因而促成1983年航空太空研究所成立,在高度重視航太發展的當時,航太所一次聘請多達三四十位的年輕教授,由國防部出地興建系館與教師專屬宿舍,國科會補助國外合作經費,國防基金會更提供大部分的設備經費、教授津貼與學生獎學金,可說是以舉國之力推動航空太空科技的研究與人才培育。

為提升航空太空科技的獨立研發能力,1987年歸仁校區更籌建「航空太空實驗場」,興建擁有「穿音速風洞」及「燃燒實驗室」的實驗場,培養出許多一流的航空太空科技專業人才;1993年為配合國家航太工業發展,並達設備共享目的,以航太實驗場為基礎,成立校級單位的「航太科技研究中心」,培育前瞻性基礎研究與人才,並推動產、官、學、研合作計畫,以開發產業需求技術。

成立以來,成大在臺灣的太空科技發展歷程扮演重要角色,從福衛二號高空閃電影像儀、福衛三號、七號的太空天氣任務、探空火箭、立方衛星、遙測應用、國際合作太空任務,包含阿爾法磁譜儀、QB50星系計畫與日本RISESAT衛星任務等,都有成大師生努力的足跡。

在航太領域的競逐賽場上,臺灣不能缺席!成大不斷精進研發能力,持續為臺灣發展航太研究與產業貢獻所能。

1990年穿音速風洞與燃燒實驗室工程浩大艱鉅(成大航太中心提供)

1997年福爾摩沙衛星追蹤指令站 臺南一站(成大航太中心提供)

2016年混合火箭校內操作演練(成大航太中心提供)

arrow-left

1981

爭取創設醫學院與醫院,成就國家14大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