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成立後,成大以頂尖的研發能力,促成產官學的超鏈結(出自《成大簡介》)
引領臺灣企業發展,創造臺灣經濟奇蹟
從戰後的百廢待舉,臺灣由農業社會逐漸蛻變為全球資訊通信產業大國。臺灣經濟奇蹟的創造,除了國家基礎建設的奠基,也來自於國營企業與中小企業的胼手胝足,從工具機、家電、中鋼、中油、化工產業,到資通訊產業,總看得見成大校友的身影,例如,柏林公司陳文源、台達電鄭崇華、永豐餘集團何壽川、聚陽實業周理平、旺宏電子吳敏求、佳世達集團陳其宏等等,以篤實的學風,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代代相承,促進各產業的發展。
Engineer always near engine,成為工業發展的尖兵
以工學院起家的成大,擁有優良的師資與設備完善的機械工廠,機械系友將馬承九教授「Engineer always near engine.」的教誨牢記在心,成為臺灣工業發展的尖兵,從工具機製造廠麗偉、線切割機製造的徠通科技、到家電廠聲寶公司、以馬達起家的東元電機……,成大人的身影,始終都在。
舉例來說,成大機械系校友林信義,投入工業火車頭之汽車製造業,協助中華汽車突破各種技術瓶頸,健全汽車業分工制度,運用最新管理科學,使中華汽車再創新局,成為銷售盟主,爾後踏入政壇,擔任經濟部部長與行政院副院長,擘畫全國經濟願景。
從中油、中鋼到石化,奠定重工業根基
1966年臺灣設立第一個加工出口區,利用低廉勞力及政策獎勵,吸引國外的資金及技術,紡織、雨傘、鞋……,等勞力密集的輕工業快速興起;1970年代政府推動 十大建設,為石化、鋼鐵、造船等重工業奠定根基。
1977年6月,中國鋼鐵公司高雄大鋼廠的煉鐵高爐點火,象徵臺灣從輕工業跨入重工業的領域。1978年4月,臺西1號油井成為臺灣第一個出油的油井,帶領中油鑽井隊與中鋼煉鐵高爐的幕後英雄,都是礦冶工程系畢業的成大校友。校友陳源成與林弘男先後擔任中鋼總經理。
石化產業,是重要民生基礎工業,從美援時代,成大與普渡大學合作,普渡顧問建議化工系增建單元操作及單元程序實驗室,購置最新教科書,培養了一流的化工人才。從台塑企業創立以來,就有許多工學院優秀校友如李志村、楊兆麟,從早期協助研發建廠,擘建台塑在美發展,解決後期的六輕危機,成就了台塑往後數十年塑膠王國的霸業。
從小教授電腦出發,到世界資通訊王國
1980年代,政府推動出口轉型策略,發展電子、資訊與機械等資本與技術密集產業,成為臺灣蛻變為資通訊製造全球生產重鎮的重要轉捩點。
成功大學也成為國內重要資通訊人才的搖籃,1970年代成大自製的電子計算機「成大一號」,成為臺灣電腦開路先鋒「小教授」的前身。在近代電腦發展史上,成大校友劉炯朗與朱兆凡,在軟硬體的研發與創新扮演了關鍵角色,讓電腦成功變得越來越小,卻越來越聰明。
成大電機系校友張俊彥,開啟國內半導體研究風氣,參與臺灣首座半導體研究中心的建立,一手推動國家次微米元件實驗室。臺灣的第一顆積體電路,就誕生在他的實驗室當中,是臺灣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推手。
1995年南部科學園區的成立,背後的推手就是成大北美聯合校友會。如今的成大,位於南部科學園區臺南園區、高雄園區與臺南科技工業園區三者之間,以頂尖的研發能力,串連產官學,促進光電、晶圓代工、面板與生技醫療器材等產業的超鏈結,方方面面,各行各業都有成大人努力不懈的身影,共同促成臺灣下一個經濟榮景的到來。
1951年格致堂合影(40級胡飛鵬捐贈 / 成大機械系提供)
成大機械人將「Engineer always near engine.」牢記在心,成為臺灣工業發展的尖兵(出自《成大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