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成大測量隊進行土地測量(王蜀嘉提供)

參與國家重大建設,孕育經濟成長動力

從1931年創校以來,以工學起家的成功大學,伴隨臺灣從1950年代戰後的百廢待舉、發展基礎工業與重工業的1960年代、到奠定經濟起飛的十大建設時期,成大校友每役必與,堅守崗位,默默貢獻一己之力,伴隨臺灣一路前行。

戰後復原電力系統,讓臺灣維持光明

在1930年代,本校時為臺灣工業教育的最高學府,成為戰後臺灣產業界工程師重要人才來源,這群「頭冷胸寬腳敏」的工程師,成為協助臺灣發展工業建設一股堅定的力量。

從第二次大戰後期,成大校友陸續進入日本人經營的重要會社,包括臺灣總督府鐵路局、台灣肥料、台灣電信工業株式會社及日本石油株式會社等等,尤其是戰後投身台灣電力公司的校友,更成為臺灣戰後復原供電系統的關鍵力量,被時任台電總工程師的孫運璿盛贊為「臺灣電力發展的幕後英雄。」

美援時期,投身電力開發、電信產業的畢業生

基礎建設的不斷充實,是臺灣經濟持續成長的不二法門。1950年代,政府一方面實施土地改革,鼓勵糧食生產;另一方面,積極利用美援促進經濟發展,加速推動現代化農業、大規模興建基礎建設,包括建築道路、橋梁、堤壩、電廠及天然資源的開發等。

其中尤以台電為美援重點資助的機關,位於大甲溪的天輪發電廠是台電第一座獲得美援資的助工程。大甲溪流域水利資源的開發,協助測繪、建置、攔水壩、水力發電廠皆有成大校友參與,其中包含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機械、電機⋯⋯,等相關技術與人才。

此外, 1950年成大交通管理系和電信局合作,開設「電訊管理組」專班,學生畢業後都投身電信相關產業,成為協助臺灣電訊產業建基與發展的推手。1988年前成大校長夏漢民擔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任內獲核「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這項長達15年的計畫中,難度最高的是發射人造衛星。

1993年夏校長轉任「行政院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計畫專案」推動小組召集人,積極推動國家資訊通信基本建設,1996年成立NII中華民國國家資訊基本建設產業發展協進會(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utre Enterprise Promotion Association),專注於3C(Communications,Computer and Content)整合產業、電子商務、水利防救災、遠距教學等前瞻領域。

1998年中新一號衛星(ST-1)升空,開啟臺灣衛星通訊新紀元,其中也有成大校友陳堯參與。這顆由臺灣擁有主控權的衛星,掌控國家重要通訊傳輸,包括國防部、氣象局、防救災通訊電話與導航系統等。

在最艱困的1970年代,參與十大建設

1971年退出聯合國、1972年與日本斷交、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等陸續發生,在臺灣處境最艱難的時刻,政府推動十大建設,進行高速公路、鐵路電氣化、桃園國際機場、煉鋼廠、核能發電廠等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帶動臺灣經濟發展轉型。

十大建設時期,成大人義不容辭扛起建設大任。以成大測量隊為先鋒,協助中山高速公路、桃園國際機場的航測工作,為國家重要工程奠定精確藍圖。而後續發展工程建設時,就由土木系、交管系的校友接手,揮汗與共。

在水利方面的基礎建設,臺南水工試驗室,自從1957年基隆港開創臺灣港工模型試驗的第一個成功事例後,成為國內水利工程模型計算的專家,承攬舉凡有關海埔地及大小港灣中水工模型試驗,從蘇澳港、臺中港到台電公司沿海之核能與火力發電廠,臺南水工試驗室、水利系與土木系校友,在變化莫測的水域工程前線,守護每位臺灣人的安全。

參與高鐵、北宜高速公路興建,擘畫交通百年大計

隨臺灣經濟發展的步伐,一代代成大校友持續參與國家重要建設,如1994年的臺灣高速鐵路、第二高速公路、北宜高速公路與南迴鐵路等等,表現優異的校友,如蔡兆陽、郭瑤琪、毛治國,接連擔任交通部長,為臺灣擘畫交通百年大計。

不論時代如何演進,哪裡有建設的需求,哪裡就有踏實的成大人身影,以堅實的專業素養和實事求事的務實精神,確實完成每一次艱鉅的任務,襄助國家發展大計,改變臺灣的未來。

創校以來,成大有多位校友擔任台鐵公司的要職,參與歷年來的鐵道建設(蘇于修提供)

成大參與雙十節遊行宣傳十大建設(成博蒐集整理,非典藏 / 翻拍自67級畢冊)

交通管理學系電話實驗室(成博蒐集整理,非典藏 / 翻拍自60、61級畢冊)

基隆外港模型現狀試驗(水工試驗所提供)

arrow-left

教育領域

工程領域【經濟榮景篇】

arrow-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