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全世界最大造波水池開幕典禮(成大水工試驗所提供)

1972

創建世界級模型試驗場,運籌水域經濟建設

隨經濟起飛,臺灣進出口量急遽成長,造成基隆、高雄兩港壅塞,政府因此規畫臺中港為商、工、漁業之綜合性國際新港。然而,早在建港工程正式啟動,於北堤拋下第一車石塊之前,成大就已經參與臺中港的波浪研究。

「臺南水工試驗室」自成立以來,就是水工模型研究的先行者, 1960年配合政府進行西部沿海海埔地開發調查,1970年代配合十大建設全面推動,除臺中港之外,各種港口堤岸設施、海岸波浪分析評估、火力發電廠進水口漂沙研究⋯⋯。1972年升格為「臺南水工試驗所」後,持續協助台電進行海域工程、海岸漂砂、電廠溫排水等規畫與研究。

1980年代,水工所更帶領水利工程師開始走向海洋,為四面環海的臺灣,進行海岸港灣以及海洋工程的學術研究,從模型試驗、數值運算到現場調查,協助完成多項臺灣海洋重大工程,例如彰濱工業區計畫、雲林離島工業區計畫、雙溪河口流向變化、麥寮港水域沖刷原因及對策研究等。

1998年,水工所更闢建了全世界最大的平面造波水池(wave basin)及世界第二大的大型斷面水槽(wave flume),吸引全球一流研究機構前來進行各種合作計畫及從事頂尖研究經驗交流。

有海洋、河流、港口的地方,就有成大水利工程師的足跡。70年來運籌水域經濟建設,為國家發展海洋、水工經建計畫貢獻心力,同時在國際上打開一流研究水準之聲譽,更重要的是:悉心守護每一個臺灣人的安全。

水工試驗室水流試驗(成大博物館提供 / 蔡侑樺提供)

斷面水槽(成大博物館提供 / 蔡侑樺提供)

arrow-left

1971

升格國立成功大學,為國家培育多元專業人才